新闻通知
首页 > 正文

图书馆——大学文化的“守护者” 日期: 2012-11-23

记者 刘哲

近日来,经常去图书馆的同学们会惊喜地发现,济大图书馆悄然改变了模样。走进图书馆二楼,迎面是墨绿的树、大红的花,两侧是指示牌及盛放着图书馆导航小册子的书架,大厅每个角落都摆放着颜色各异的时尚舒适的沙发,红绿相间的盆景、色彩斑斓的花草、中央的棕榈树让整个大厅生机盎然。大厅中央的环形主检索台上,电脑显示器全部更新,键盘也全部换成粉红、草绿和天蓝等多种颜色,在图书馆大厅里格外显眼,东厅新加的检索桌椅和电脑也赫然醒目,有不少同学在浏览网页、检索信息。大厅内大幅的水墨画、笔走龙蛇的书法挂壁、极富古典气息的陶瓷花瓶,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烘托出古典大气的文化韵味,为济大学子呈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图书馆。

让学生座位越来越软

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图书馆文化孕育的坚实基础。图书馆建筑的布局、美化、园林艺术、厅堂装饰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出的环境氛围,往往反映出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图书馆馆长刘金生说:“一个优美、舒适、文雅、洁净的图书馆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读者会受到文化的潜在熏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提高自己的修养。” 图书馆就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来规划图书馆的环境文化建设,这学期图书馆陆续增加了200余盆绿色盆栽,20多套沙发,东西校区两馆的公共检索机也增加到了40台。面对焕然一新的图书馆环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杨正兴同学兴奋地说:“手持一本刚借的书籍,坐在软软的沙发上阅读,疲惫了就抬头看看眼前的‘绿’,那感觉真是棒极了。”

在各借阅室的书架和阅读区的设计上,图书馆也在悄悄改变过去冷冰冰、硬邦邦的风格,追求明快温馨的格调。阅览桌上和书架旁摆放盆景和花草盆栽,将员工工作台范围缩小,增加读者阅读空间并安放色调明快的布艺沙发,天花板上增加照明灯,中间一排书架撤掉显得房间格外亮堂……阅览室也比以前宽松多了,学生们可以自带手提电脑在此用无线上网,可以随处翻阅资料。馆内还有小咖啡屋,供应各种茶水和小点心,累了品一品咖啡,静一静心情。虽然进出的读者络绎不绝,但都文明有序,感觉不到拥挤和吵闹。

舜耕校区图书馆更是装修一新,面貌大变,经济学院的郭园园说:“大到图书馆的外观,小到图书馆的桌椅,都令我们感受到新的气息、新的氛围……。”

图书馆的这种布局及设计为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优化与快捷,更加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感受文化的魅力。

让信息服务越来越近

图书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这缘于它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支撑着校园文化的开展,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和办学的水平。近几年,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早已经融入了大学文化的方方面面,同学们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来获取信息和人际交流。图书馆也不拘泥于纸质书刊的束缚,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人性化的信息服务,利用网络技术为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生活提供全新服务。

图书馆大厅中设置的公用电脑,每台均有济南大学首页、济南大学图书馆首页、济南大学书目检索首页三个链接。“这样很方便,可以随时了解学校和学院的相关通知、新闻动态。有紧急通知的时候,再也不用急匆匆跑到宿舍上网查询了,在这里浏览省时省力。以前借书只能在管理员的引导下找,就跟在迷宫寻宝一样,可费劲了。现在书目检索系统,这些事都简单多了。”正在公用电脑前查询资料的管理学院孙丽娟满足地说道。

图书馆还率先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短短半年时间就有了接近4000个粉丝,据说是馆领导在更新维护,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交流了。济大还在省内高校中首批开通了移动图书馆,用手机扫描一下网页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使用了。如果你在网上图书馆里登记了电子邮箱,图书到期或者预约的信息都会及时发送给你,另外听说马上就要实现手机短信提醒了。

目前图书馆正多方筹措资金,扩大纸质图书和数字图书规模,重点进行专业化、数字化、信息化图书馆资源建设。并计划建立信息共享空间、小组讨论室以及自动借还书系统,逐步实现全开放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读者服务范畴与服务模式的调整与改善,将济大图书馆推到了全开放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前沿。学生孔萌感叹道:“图书馆在我看来已经不再是一个远远的存在,而是真真正正存在于我的身边,让我轻松自在地学习与阅读。”

让馆藏资源越来越强

丰富有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和必要保障。图书馆承担着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核心任务,它的馆藏资源必须要丰富充实,技术设备必须要先进一流,才能提高文献保障和信息服务能力,为大学文化建设、大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济南大学图书馆在过去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馆藏体系,建立了适应大学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的资源保障系统。紧跟学校的发展和调整,图书馆文献信息保障系统也做着灵活调整。随着生命医学科学学院的成立和摄影、音乐等专业的加入,纸质馆藏和数据库也服务性跟进。近两年,基于舜耕校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学生的集中和数量增加,图书馆在保持原有馆藏体系规模的基础上,正重点建设具有商学院特色的馆藏文献。配合酒店管理学院与国际接轨的设想,韩国料理信息资料中心正在加快建设的脚步。舜文化是济南文化底蕴中重要的色彩,济南大学图书馆也将把这一地域文化资源以艺术展厅的方式集中展示出来,目前,创意独特舜文化艺术展厅正在建设中……

让服务越来越快乐

大学文化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是办学的根本宗旨,那么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也要以读者为本,一方面要通过良好的环境建设和高度的职业精神,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课题跟踪、学科馆员等方式来提供主动性、个性化的服务。另外还要拓展适合读者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建立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体现大学文化的社会价值。

为此图书馆将今年定为“快乐服务年”,并逐渐在制度建设上向“以人为本”的管理转变,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并将在原有的主动服务、追踪服务、推送服务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延伸服务、知识服务、专业服务、个性化服务、交互化服务、合作化服务、特色化服务等综合性的“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

目前全校学生读者的借期统一调整为60天,不再分为三六九等,专业文献阅览室也已面向全体本科生开放,还增加了个人书架,给予读者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并且提供新书预留服务等等,这些措施使他们的服务变得更灵活化,更细节化,更人性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劳动服务读者,收获来自读者的尊敬,也感受内心的充实快乐。有一位大一学生在给专业阅览室刘建生老师的感谢信中写到:“您的热情服务是我从未遇见过的,刘老师您已成为我今生不能忘记的老师。” 有这样和谐温暖的读者关系,阅览部主任张彬感慨地说:“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来上班,并将为读者服务作为一种享受。”

图书馆更有多年形成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的优良传统。舜耕校区图书馆在今年暑假重新装修,书库和书架要做相应调整,时间紧,工作量大,但是全体馆员拧成一股劲,不怕脏,不怕累,圆满的完成了调整搬迁任务,确保了图书馆的正常开放。舜耕校区阅览部技术主管左彧说:“我们馆员普遍在40岁以上,年纪偏大,且女同志多,在过去的多次搬迁调整中,大家都能服从安排,不怕吃苦,团结协作完成任务。充分彰显了‘勇于奉献、团队合作’的济大图书馆人的特色精神。”

为了开阔图书馆人的视野,更新服务理念,图书馆还多次组织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到省内外高校参观考察,借鉴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促进自己的进步。

将快乐、进步、团结、奉献这些正能量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融入到读者服务中,正是图书馆要实现的文化目标。

“所谓大学者,大师、大楼,大气也。只要有经济实力,大楼不难建成,而要孕育大师,则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独立的学术环境,营造这个环境则正是大学的大气之所在”,这里的“大气”,就是能够绵远传承的大学文化。大学图书馆则是保存知识传承文化的场所,是大学中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反映并见证了大学文化建设的轨迹,对大学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整个校园文化的培育具有巨大的重要性。

济南大学图书馆将以大学文化的“守护者”为己任,凝练以快乐精神、奉献精神为特色的图书馆精神,创新永恒主题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模式,营造出更舒适安逸、开放共享的文化空间。


Copyright@2021 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济南大学西校区      版权所有:济南大学图书馆   技术支持:济南大学信息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