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VB、C++,每一种语言都在昭示着自己应用范围的广阔;While循环、For循环、Case语句,每一种方法都将博大精深的计算机知识做了完美的诠释。或许这些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的知识也许会让某些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头疼,但是在一个分析化学专业的人的眼中,它们却成了跳动的音符,谱写着生活的无限乐趣。而他,就是图书馆的系统保障与开发部主任、中共党员——王爱国老师。
分析化学专业、计算机硕士学位、图书管理工作,复杂的知识背景、交叉的学科结构,王爱国,一位博学多才的智者,他宽以待人,无私奉献,是一位困知勉行的学人,他废寝忘食地学习新技术,将自己的创意和智慧应用到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服务中。
IT之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说过:“成功真正的秘诀是兴趣。”有人更加形象地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也是因为兴趣,王爱国老师走上了IT路。
虽然大学时学习的专业是分析化学,但是王爱国老师对计算机的天生那份爱好丝毫没有因为专业而受到任何影响。从大二的时候开始,他就和兴趣相投的同学经常往老师的实验室和系里的微机室跑,研究计算机编程等内容,有时候会忘记了吃饭,甚至一直忙碌到天明。然而他并不是盲目的喜欢,而是将兴趣与能力的实现做了完美的结合。有时候老师也会布置任务,但并不是单纯的编一个程序,而是做一个实用的实验处理程序,例如编一个程序来检验化学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等。明确的目的让编程的枯燥完全消失,也减弱了编程的应付心理,而使其变成了一种自我实现的机会,同时也激励了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用自己编出的程序来进行计算,王老师心里就特别高兴,这可以算是一次自我实现的方式。
大学毕业后,王老师顺利和银行签约,但是当图书馆的隗德民馆长找到他,并希望他留校进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时,他为了自己的梦想毅然放弃了前者,选择了到图书馆的技术部工作。而工作以后,王爱国老师对计算机的兴趣有增无减。为了增进自己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他攻读了山东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在他的办公室里,除了两台电脑,最显眼的就是那堆近2米高的计算机报纸和书橱里的专业书籍了,而这些就是王老师课余生活中最好的朋友。闲暇之余,王老师经常与外界计算机人士进行交流探讨先进的IT知识,当然他也会常常浏览一些前沿技术的网站,研究别人的先进之处同时反思并进行改进,争取应用到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为此他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在图书馆五楼自习室上自习的同学们经常在很晚的时候还能看到他办公室里依旧亮着的灯光。而对此,王老师却说:“有兴趣是一回事,保持兴趣并不断提高自己也是很重要的。如今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我们必须时刻学习新知识,让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一种动力,它可以推着我们前进。但是光有兴趣也是不行的,学会坚持,学会拼搏,这样才会让兴趣变得有意义。正如王爱国老师,因为喜欢计算机,所以工作变成了一种享受生活的过程。
IT技能:规划、服务一样都不少
自1999年担任图书馆技术部主任职务以来,王爱国老师全面负责全馆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及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规划、网络数据资源的建设工作,同时,他主管的技术部还承担着系统的日常维护以及计算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等工作。从自动化薄弱的老馆,到崭新起点的新馆,王爱国老师见证了整个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在领导与同事的协助下,王老师完成了新馆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并带领全馆技术人员,完成了系统的建设工作,逐步完善了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和自动化建设,使其由传统图书馆初步发展成了复合型的数字化图书馆。
为实现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建设目标,王爱国老师积极探索建设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和服务体系的思路,充分发挥数字资源的作用。近年来,配合馆里的规划,进行了个人数字图书馆推广、学科馆员及学科联系人制度试行等工作。在资源建设方面,结合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情况和博士点建设的需要,建议并重新规划设计了网络数字资源的学科分布。与此同时,重点加强了外文数据库的建设,负责引进了Elsevier、ACM、ACS、EBSCO、NetLibrary、读秀等十余种数据库资源。在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中,王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编写了大量的业务管理辅助软件,自主开发数据接口,实现了图书管理、门禁等内部系统和校园卡系统对接。几年来,王老师陆续承担了“生态建材数据库”、“济南大学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济南大学试卷分析系统”、“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研究”、“济南大学考试管理研究”等项目的数据库维护、软件开发工作。此外,他还负责图书馆网站群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读者信箱、信息检索、FTP文件服务等网络功能,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多种服务,构建了我校最大的信息资源网站,其中一些资源在整个国家教育科研网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技术部新改版的图书馆网站还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济南大学2009年度“优秀网站奖”。
为了充分利用图书馆机房管理、设备配置、技术力量等方面的优势,体现图书馆的服务意识,2007年,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王爱国老师负责规划实施,图书馆向学校各学院、各部门提供了免费的托管服务。截止到目前,已经有组织部、化学化工学院、法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等十余个网站在图书馆安家,教务处的7台服务器也在图书馆中心机房托管,托管服务已经成为我校图书馆服务项目中的一个亮点。
而就算在业余时间,王老师也丝毫不让自己闲下来,撰写论文、参编图书似乎成了新的主宰。工作之余,他完成了“济南军区建筑工程招投标专家库”、“山东省体育局20届运动会击剑比赛赛事编排软件”等项目设计工作。目前,王老师正在研究新形势下数字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方案,这将必然会使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喂,你好,怎么了……是吗?我看看服务器数据库……咱们再看一下别的地方……”采访过程中,王老师办公室的电话几乎一直在响,每次接完电话,他总是笑着说:“整天都是很琐碎的事情,确实挺忙,不过也很充实,一句话,这就是技术部的工作!”
IT心态:默默地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里,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阅览室里的期刊,都分门别类的排列着;丰富的藏书给予了我们遨游知识海洋的机会。而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有没有人想过,在这些方便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付出?在王爱国老师的眼中,图书馆的工作其实就是全心全意地服务读者,不断地提高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为同学们提供各种国内外知名文献,给申报课题的老师或是教授提供先进权威的资料支持。而系统保障与开发部则是负责整个图书馆网站的正常运行,并尽可能提供新的服务类型。为此,系统保障与开发部的老师们都在忙碌着,维护服务器的正常运转、查看后台数据库的运行情况、检查各个资源连接是否正常、各个接口是否运行顺利……没有光鲜的耀眼光芒,忙碌繁琐的工作或许很乏味,但是没有人抱怨,因为有时候付出也是一种快乐。“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看到同学们能顺利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我很快乐。”王老师笑着说。因为喜欢计算机,他加班加点学习最新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因为知道付出的快乐,所以他愿意研究新的技术,为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再添一瓦。王爱国老师和图书馆的其他员工共同努力,凭借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全馆服务人员的较高的信息服务素质,为图书馆树立了一面高扬的旗帜。
“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已要厚,责人要薄。”王老师说道,“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要把自己的姿态降低。碰到学生犯错误,作为服务者,都要首先考虑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工作不到位所致。同学犯错时,我们就应该耐心地开导,和风细雨地进行教育,因为大学生都已经是成人,接受着良好的教育,相信他们最终都会理解我们的苦心。”
博学、睿智、乐观,王爱国老师是一位拼劲十足的热血男儿。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求知若渴、积极创新,无私奉献,虽没有三尺讲台的光辉,但他却从另一方面诠释了最动人的师魂!
作者:学生记者 张莹 来源:济南大学报 发表日期:201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