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济南大学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编制的《济南大学2025年上半年专利信息简报》正式发布。该报告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商业专利数据库的详实数据,全面展示了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学校的专利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学校在上半年共公开公告专利近500件,在专利结构优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及深化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体现了学校从追求专利数量向提升专利质量的战略转型。
这份专业的分析报告不仅是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成绩单,更是洞察科研创新趋势、指导未来研发方向的重要参考。报告的发布彰显了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专利数据检索、深度分析及信息服务方面的专业能力,为学校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结构优化:发明申请占比攀升,创新质量持续向好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济南大学的发明申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0%,与此同时,实用新型专利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这一“一升一降”的变化,精准地呼应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提质增效”的政策导向。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高质量专利申请,强调专利的实际价值和转化前景,而非单纯的数量堆砌。济南大学专利申请结构的优化,表明学校的科研创新正更加注重源头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成果质量持续提升。
在重点技术领域上,学校专利主要集中在物理(G部)和化学冶金(C部)两大基础学科,尤其在“基于生物学模型的计算机系统”(G06N3)这一IPC小类上表现突出,专利数量高达57件,充分展示了学校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等前沿交叉领域的强劲实力。

产学研融合深化:合作申请量质齐飞,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的关键。报告中,一项尤为亮眼的数据是合作申请比例的大幅提升。2025年上半年,济南大学的合作申请专利达到116件,占申请总数的25.33%,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19.24%,增长势头强劲。这一方面体现了学校开放合作的科研生态,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国家鼓励高校与产业界协同创新的政策取得了扎实成效。
学校上半年共与82家单位开展合作,其中企业成为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合作企业达51家,合作专利77件。这表明学校的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获得了产业界的广泛认可。与山东大学、中铁十局集团等知名高校和行业龙头企业的紧密合作,更是强强联合的典范。
更重要的是,这些合作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116件合作专利中,高达85.34%(99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其中,人工智能、先进环保产业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合作最为集中的技术领域,这与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高度契合。


价值实现:专利转移转化活跃,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增强
衡量专利价值的最终标准在于应用。报告披露,2025年上半年,学校共有36件专利成果实现权利转移,包括33件授权发明专利权转出和2件发明申请权转出。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学校科研成果的商业价值和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是学校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主战场的有力证明。
总体来看,根据《济南大学2025年上半年专利信息简报》数据,济南大学正坚定地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专利工作呈现出“创新质量更高、合作联系更广、转化渠道更畅”的积极态势。
对详细报告感兴趣的部门或个人,可以与我们中心联系,电话0531-82769200。
供稿:济南大学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校审:邵华、郭蕊翾
复审:东野广升
终审:王爱国
图书馆
2025年9月18日